▶米克森叱吒風雲屹立不搖的原因何在?他何以成為一位偉大的高球員?他一向被評為長而鬆散,甚至有點不夠穩定的全揮桿會是他球技可長可久的基礎嗎?他的揮桿動作有任何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嗎?我們將這些問題就教於米克森的三位教練,布區.哈蒙(Butch Harmon)、瑞克.史密斯( Rick Smith)以及狄恩.萊姆斯(Dean Reinmuth)。著名教練西恩.傅利(Sean Foley)和巴伯.托斯基(Bob Toski)也貢獻了他們的看法。▶他們對米克森的全揮桿以及未來展望達成若干共識。事實上,他們都曾在米克森不斷精進,邁向荊棘叢生的中年之路上貢獻一份力量。我們姑且不討論飲食和體能訓練方面的問題,而將焦點放在米克森在球場上的表現。▶
全揮桿:「長而流暢,自由奔放。」
狄恩.萊姆斯回憶1984年第一次教授米克森時的情景,那時他剛滿14歲。「我從未見過彈性如此佳的揮桿,」萊姆斯說。「菲爾上桿至頂點位置時,桿身甚至碰觸頸部,而且左臂完全伸直。他的手臂關節十分柔軟,雙手可以在背後交握。或許這會衍生控制度不足的問題,但是我不願修改他的基本動作。他擊球又高又遠,時間點拿捏無懈可擊,而且35年來始終如一。」
他那長而鬆的揮桿是難得的天賦,儘管有時準確度不足。1984到1996年間在萊姆斯的教導下,米克森贏得三屆NCAA錦標賽、一屆美國業餘錦標賽以及9場PGA巡迴賽勝利。之後米克森並無固定教練,直到2001年投入瑞克.史密斯門下,兩人從2001年到2006年合作無間。
「我也無意修改菲爾的揮桿長度,」史密斯說。「我們努力改善控制度,幫助他將重心移到前腳,揮桿通過擊球區時,身體位於球的正上方。他的鐵桿擊球因而更精準。不要忘了,他的鐵桿揮桿也很長。不過如此的揮桿長度卻是他的一大資產。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抵達上桿頂點,統合身體各部位動作,平穩地展開下桿動作。長而鬆的揮桿較不傷身體,是他直到今天都表現優異的原因之一。」
在史密斯監督下,米克森拿下三場大賽勝利。2007年滿36歲之時,米克森為了長遠規劃,開始進行體能訓練,並且和史密斯分道揚鏢,改與布區.哈蒙合作。
「菲爾可以輕鬆劈腿,胸部碰處地面,」哈蒙說。「彈性和體能之佳在職業球員之間相當罕見,當他的教練有得英材而教之的快感。」為了充分發揮米克森的天賦,哈蒙著手修改他的揮桿特性。
菲爾的1號木桿在2006年美國公開賽最後一輪在飛毛腿球場遭遇亂流,14個球道只命中兩個。他在第18洞吞下雙柏忌,一桿之差落敗。於是菲爾痛定思痛,在哈蒙督導下進行揮桿改造,更寬大的上桿、更穩固的左臂以及更堅實的腿部動作有效提升準確度。
在哈蒙調教下,菲爾拿下12場比賽勝利,包括兩場大賽,但是有一天他感覺菲爾對他還是不夠信服。「有一天我要求菲爾上桿至平行地面位置,不可超過,」他說。「菲爾表示,他很滿意我們的成果,但是他因而損失不少擊球距離,他知道自己無法容忍這種情況。不久菲爾就另覓教練。球員們到了一個階段就會想聽聽不同意見,這很正常。」
米克森目前的揮桿又走回長而鬆的老路,練習時1號木桿時速超過120英里。現年92高齡的名教練巴伯.托斯基(Bob Toski)說:「我常說:長而鬆,自由奔放;短而快,自找死路。菲爾擅長統合揮桿動作,然後自頂點改變揮桿方向。他總是不慌不忙,這種揮桿方式讓他可以走得又久又遠。」
訓練雙手,而非身體
米克森的短打功力無庸置疑,不過越來越多人認為他的雙手對全揮桿的貢獻,才是他長期屹立不搖的關鍵。他那拋擲式的釋放方式隨然稱不上效率,但是卻可產生足夠力度和細膩變化。「菲爾贏得2006年名人賽時使用兩支1號木桿,一支打小右曲球,另一支打小左曲球,」史密斯說。「打順手的時候,他控制桿面的能力另人嘆為觀止。」
史密斯認為,練習手部動作,而非身體大肌肉,有助於精進全揮桿。「雙手不但控制桿面,還可保持球桿在正確平面上,」他說。「菲爾有一雙靈活的手,適時搭配肩膀、雙臂和身體動作。」
菲爾如何培養雙手動作?萊姆斯還記得菲爾青少年時期不但擅長用挖起桿打高吊球,還可以用3號鐵桿以下的每一支球桿打這種球路。「他利用全揮桿培養手感以及對桿面的感應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雖然每天大量擊球,但是菲爾的雙手並未長繭。他刻意放鬆握壓,雙手和剛拆封的手套一樣柔軟。」
萊姆斯指出,菲爾的雙手也有失靈的時候,飛毛腿球場並非特例。「菲爾揮桿速度極快,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,」他說。
史密斯認為菲爾之所以翻轉左手通過擊球區,是因為他的揮桿路徑和角度需要幅度較大的手部動作回正桿面。「這是他揮桿的DNA,所以他的左手總是會做某種程度的翻轉,」史密斯說。
心得:菲爾揮桿值得學習之處
▶菲爾的揮桿這些年來一直被批評過度仰賴手眼協調能力,不適用於一般球友,但是若干頂尖教練認為他的揮桿還是有值得球友們學習之處。─蓋.約肯
輕鬆握桿 菲爾握桿很輕,只要用力一扯就會脫手。輕鬆握桿有助於保持手腕靈活,以及雙臂和肩膀肌肉放鬆。狄恩.萊姆斯指出,輕鬆握桿較容易回正桿面,肩膀、手肘和手腕也較不容易受傷。
不慌不忙 巴伯.托斯基認為菲爾的超長上桿並不適合每一個人,但是從容的步調卻值得我們學習。緩慢上桿可使下桿動作更協調。「慢慢來,小白球不會跑掉,」托斯基說。
不要抗拒 允許左腳膝蓋向後移動,腳跟抬起。並且讓臀部盡可能轉動,只要不至於令身體過度擺動,或是導致重心移到後腳外側即可。瑞克.史密斯指出,菲爾的揮桿貴在自由順暢,速度、力度和節奏都很完美,而且可長可久,值得球友學習。
揮過擊球區 菲爾的雙臂直到擊球之後才完全伸直,顯示他猛力揮過擊球區。布區.哈蒙表示,菲爾加速揮桿通過擊球區,產生刷的一聲,球桿在擊球之後達到極速。
善用強項
非正統的揮桿動作可以變為強項,只要能夠和其他動作相互配合。PGA巡迴賽17勝、2003年美國公開賽冠軍吉姆.佛瑞克(Jim Furyk)就是最好例子。菲爾一如佛瑞克,揮桿不盡正統,包括漫長的揮桿、鬆弛的下半身以及拋甩式釋放。
「我特別欣賞他保持下半身鬆弛,」西恩.傅利說。「剛好配合右臂自上桿頂點向下拉的動作。他的脊柱幾乎沒有承受任何壓力,想受傷也難。」
史密斯說:「菲爾早年任由右腳跟抬起,以配合身體大幅轉動。此一動作後來曾暫時消失。但是現在他的腳跟再度抬起,顯然不在抗拒這個自然而然的傾向。」
托斯基很欣賞米克森雙手的力度和靈敏度,認為不輸拜倫.尼爾森(Byron Nelson)。托斯基是一位注重小肌肉的教練,很喜歡菲爾的釋放方式。他認為只要加以微調即可彌補穩定性不足的問題:「手套手略微緊握球桿,即可使擊球更穩定,防止另一手過動,」他說。「我也希望他將1號木桿揮桿看成短鐵桿揮桿的放大版。」
工作倫理很重要
很少人知道米克森練球之勤奮不輸任何人,光鮮亮麗的外表包藏著鋼鐵般的意志。哈蒙就曾目睹米克森從清晨練習夜幕低垂,日復一日。「他擊球數以千計,」哈蒙說。「他熱愛高爾夫,而且付諸實際行動。在別人以為他無所事事的日子裡,其實他埋頭苦練。今日的成果都是他辛苦掙來的。」
萊姆斯說,米克森年少時因為全家出遊一週誤了練習時間,而內疚不已。「菲爾代了一支球,期間不斷練習揮桿,」他說。「他回來的時候就像沒有錯過任何練習一樣。」
米克森自亞歷桑納州立大學畢業不久後,筆者有一次偷瞄到他的球袋,其中兩支Ping L挖起桿桿面因為無數次擊球,早已完全磨平。年近50的米克森憑藉著豐富經驗和肌肉記憶或許已不不太需要這類練習。
勝利就在咫尺之外
2012年名人賽,米克森開局74桿,擊球四處亂飛。「球局結束後,菲爾落後七桿,媒體想知道出了什麼事,」史密斯說。「菲爾說,『今天擊球的確不理想,但是問題不大。』隔天,菲爾打出68桿,再隔天66桿,最後以兩桿之差無緣打延長賽。他總是抱持樂觀態度,彷彿勝利就在咫尺之外。」
萊姆斯回憶起米克森以業餘身份在1991年北方電信公開賽贏得巡迴賽首勝的情景。「他領先一桿,然後在第14洞吞下三柏忌,開球偏離目標線三英里,」他說。「情況真的很糟糕,但是他總是有辦法輕鬆看待自己的錯誤,認為問題不大。他在最後三洞抓下兩鳥,一桿勝出。」
哈蒙指出,類似飛毛腿球場的挫敗足以令有些選手一蹶不振。「菲爾迄今活躍高壇的原因之一,就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忘掉自己所犯的錯誤,」哈蒙說。「他就是以這種獨特的態度努力向前邁進,吊兒郎當,飆垃圾話,都是他避免留下任何心理陰影的方法。他在場外也是以相同態度長保年輕。」
傅利說:「如果菲爾年過50仍然拿下大賽勝利,我也不會感到意外。我近身觀察他至少60輪比賽,體力和球技都未見衰退,競爭力十足,而且深受球迷愛戴,每一場比賽都是主場,未來仍大有可為。」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
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!請分享本文,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!